蒙牛:从传统乳业制品企业转型升级为O2O“互联网+”的奶制品企业
蒙牛的“互联网+”转型升级是通过跨界战略路线实现。在奶粉事件后,为保证产品的品质,蒙牛在质量与技术方面直接引进国际合作伙伴,整合和运用全球先进的技术,研发和管理经验转型升级。
而蒙牛的营销手段也非常具有互联网思维,跨界与百度合作,通过二维码追溯牛奶产地“精选牧场”,让客户清晰地了解到蒙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体系。与滴滴战略合作,从线上扩展到线下,如送蒙牛红包,滴滴专车用户上车后有机会享受到蒙牛牛奶。蒙牛更是与自行车品牌捷安特、NBA、上海迪士尼度假区等签订了品牌、渠道、资源等多方面的战略合作协议转型升级。
蒙牛的转型带来的是更多跨界的合作,互联网思维下的营销使得蒙牛战略合作深入到品牌、渠道、资源甚至供应等方面,这是对蒙牛来说较好的转型方式转型升级。
诚品书店:从传统书店转型升级为综合型一站式体验书店
在网络营销,电子图书冲击影响下,传统书店集体遇冷。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另辟蹊径转型升级。
诚品书店也经历了从传统书店的经营模式到现在的体验式消费。它借鉴了快消行业的营销推广方式,客户引导、热点推荐、促销活动等。诚品书店不仅仅买书,还会有自己的图章、本子、笔,甚至是挂饰、充电器等小物件。这些东西只能在诚品书店才能买到,这增加了诚品书店的附加值、纪念性,促进顾客对诚品书店文化的理解和融入转型升级。
诚品书店为读书人提供了一站式体验的服务,这里不仅仅是买书和看书的圣殿,同时还引入了符合读者口味的创意服务和餐饮服务,读书之余,品一杯咖啡,不失为惬意生活的一种转型升级。
诚品书店从连亏15年到开46家门店,转型升级这个战略手段功不可没。凡有文化情结,追求时尚生活的人士来到到台湾,必逛“诚品书店”俨然成为了台湾的一张“文化名片”转型升级。
转型升级之一位企业家对企业经营的22个感悟
1. 未思胜,先思败。真正的商业,是枯燥而乏味的,尤其是对企业家内心的煎熬,对人性的考验,都很可能使人放弃。所谓的成功故事都是“事后加料”。
2. 对一个新领域的项目,投入的启动资金不必太高,因为刚开始失败的可能性很大,太多钱有可能还会加快失败的速度,对心理打击也不小转型升级。
3. 勤奋、悟性、灵感是企业家的资源优势,如果一直保持对其他资源进行有效地整合,那么会增加成功的概率转型升级。
4.目标太低,容易倦怠;目标过高,容易产生挫败感。成功前要保有自己的信心,要保护好自己的这份心态。在蛰伏的时候,一面埋头做人,低调忍耐,勤勤恳恳,一方面要小火慢慢烧着雄心,不让其熄灭。
5. 坚持,是要在有视野的高度后坚持!不能傻乎乎的干一件绝无成功的事,还硬扛硬挺转型升级。
6. 善意的、宽容的、强硬的、简单明了的。具备此4项特点的将总会是赢家。
7.要避免“集体无意识”,对上级决策发表意见,大多数人无条件接受,这是很危险的。我们要保护公司里的“反调”。一方面,要做到团队统一理念,另一方面要鼓励团队中反对的声音。就是在“战略”上,大家要彼此达成共识(团队建设的核心),而在“方法”上,则要反复论证,相互质疑。
8. 选一个能互补的搭档,指挥者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管理者将简单问题复杂化。
9. 当员工, 不仅仅是站在员工角度揣测老板,更应该站在老板角度审视员工,有了老板的眼光,我就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怕什么不怕什么。
10. 招揽人才成本较低的做法是从现有行业中挖人,而且要挖就挖一个团队转型升级。
11. 给自己做减法,去掉不切实际和过分低的目标,寻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目标区间。
12.在公司建立严格的财务制度,不浪费一点资源。根据商业模式将资金投入到可能产生收入的地方,而不是花在务虚的地方。深度挖掘可节省下来的成本(如打印机纸张),把钱花在让顾客看得到的地方,投在利润增长点上。
13. 做企业要保持高角度的视野,不要将自己定格在已知的水平上转型升级。
14. 自废武功,切掉自己以前认为的长处是很痛苦的。但是想修炼高段位武功,就需要牺牲。(笑傲江湖里的林平之与东方不败,都是有胆识的人啊)
15.机会是有成本的。面对种种机会,我们应该抓住大机会,放弃小机会,更应剔除貌似机会的机会。但是”机会成本“是个令人抓狂的问题,因为它永远不可能很精准的印证,只有事后才能隐约推测转型升级。
16. 成功的企业家,无论性格如何,都至少拥有一点特征;寻常人没有的想象力,而且是能获得一部分人认同的想象力。
17. 大多数成功的企业家,性格都较沉稳。生意人的性格其实是问题的决策能力。这种较强的决策能力,是时间和经验锤炼出来的下意识能力。
18.战略的形成,通常是事前适当考虑,事中边干边学,事后总结提高,这个过程,体现的是一个顺势而为的动态学习调适过程,这也是明兹伯格《战略手艺化》一文的根本思想所在。
19. 做生意,拼到{zh1},就是拼对目标客户群理解的深刻与否转型升级。
20. 根据制定的战略来进行人员筛选和分配工作。“因事筛选人”而不是“因人设事”。
21.大体上,世界上的企业可以分为两种:“复杂系统型”和“频繁交易型”,前者代表波音飞机,后者代表宝洁的“海飞丝”。品牌效应在“复杂系统型”的企业交易中,基本起不到作用。
22. 质量,往往不是顾客追求的最重要价值,顾客也不是只在乎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