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绝缘方式,可分为空气式插接母线槽、密集绝缘插接母线槽和高强度插接母线槽三种。
空气式插接母线槽(BMC)。由于母线之间接头用铜片软接过渡,在南方天气潮湿,接头之间容易产生氧化,形成接头与母线接触不良,使触头容易发热,故在南方极少使用。并且接头之间体积过大,水平母线段尺寸不一致,外形不够美观。
插接式母线槽属树干式系统,具有体积小、结构紧凑、运行可靠、传输电流大、便于分接馈电、维护方便、能耗小、动热稳定性好等优点,在高层建筑中得到广泛应用。
密集绝缘插接母线槽(CMC)。其防潮、散热效果较差。在防潮方面,母线在施工时,容易受潮及渗水,造成相间绝缘电阻下降。母线的散热主要靠外壳,由于线与线之间紧凑排列安装,L2、L3相热能散发缓慢,形成母线槽温升偏高。密集绝缘插接母线槽受外壳板材限制,只能生产不大于3m的水平段。由于母线相间气隙小,母线通过大电流时,产生强大的电动力,使磁振荡频率形成叠加状态,造成过大的噪声。
把外壳与PE排合为一体,也避免了外壳与PE连接处因长期腐蚀,接触不良而产生接地连续性不良现象。
在母线槽强制性标准GB7251.1的7.4条防护的7.4.3.1.5条中规定,如果采用的措施能够保证电路有持久良好的导电能力,而且载流容量足以承受成套设备中流过的接地故障电流,那么组装成套设备的各种金属部件则被认为能够有效地保证保护电路的连续性。在7.4.3.1.7表4中规定了保护导体截面积。在7.4.3.1.5(e)中规定如果将外壳当做保护电路的一部分使用时,其截面积与7.4.3.1.7中规定的小载面积在导电能力方面应是等效的.
因此采用外壳做PE排的整体接地技术是有效的并且值得推广.